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概览 > 常委会公报

【2018年公报第一期】关于鄂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常委会公报       2018-04-10       
       返回列表

  ——2018年1月4日在鄂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鄂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的宏伟蓝图,加快培育新动能,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完成外贸出口25768万美元,增长10%;利用外资29244万美元,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大部分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一)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一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投资引导资金达到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5%,占GDP比重达到192%,列全省第四。R&D比重达到16%。华科大教授团队30项成果落户鄂州工研院,催生10家初创高科技企业。华师大鄂州研究院正式成立。市校合作科技创新项目108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85家。省级创新研发平台累计达到33家。PET-CT检测中心、万度光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项目进展顺利。金刚石和生物医药两个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启动营运。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大,“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共投入技术改造改资金1032亿元,增长1676%,爱民制药被确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彤诺电子等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二是服务业支柱地位开始形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一,占GDP的比重当年提升3个百分点,突破36%,创历史最好水平。服务业税收占比历史性超过工业,达到53%。国家级高技术检验检测服务业聚集区获国家发改委、质监局批复。唯品会三期、易商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华中冷链港、宝湾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佛罗伦萨小镇、恒大城市广场投入运营。三是生态农业持续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10138亿元,增长4%。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稻虾共生面积10万亩,湘莲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合格率达995%,新增“三品一标”30个,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场90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4%。新增生态农业基地30家,涂家垴镇和段店镇成功入选湖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湖北红莲湖农业嘉年华示范园、台湾杏福农业生态园等生态农业标杆项目加速推进。
  (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顺利开工。全市人民期盼的鄂州机场立项报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省市与顺丰公司合作协议全部签订,机场合资公司已成立。走马湖水系治理、核心枢纽综合防洪排涝工程等“1+6+1”工程12月20日开工。总投资80亿元的燕矶、杨叶还建安置小区正式动工。机场核心区5281户拆迁协议签订,拆除房屋5121户。二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1亿元,增长15%。市发改委已争取中央、省级无偿专项资金582亿元,是去年的195倍,有力支持了全市项目建设。16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省委主要领导督办的三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4591亿元;10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83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414%。南都新能源、虹润新材料、容百锂电池一期等一批10亿元以上投入大、带动强的产业项目投产。鄂州电厂5#6#号机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总投资93亿元鄂咸高速、总投资155亿元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三是一批支撑转型发展的大项目落户。新签约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51个,总投资22667亿元。天岳碳化硅半导体晶片及器件、铂华基因、顺丰物流产业园、明匠智能制造、华科大ICC中心、巨浪机器人、华科大氢燃料电池等项目落户。
  (三)城市建设管理开创新局面。主城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3亿元,是上年的19倍。总投资328亿元的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顺利开工,洋澜湖激光水秀投入使用,凤凰大桥如期通车,东洋澜湖湿地公园一期、吴都中央生态廊道开放,市民中心竣工,天龙山公园一期、市档案馆、市图书馆、市政务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老城区雨污分流、鄂钢黑臭水体整改等补短板项目快速推进。成功获批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常态化。大规模实施背街小巷改造、交通秩序整治、道路提档升级,有效解决脏乱差和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西山风景区荣登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红榜”。智慧鄂州建设取得新成绩,鄂州火车站、凤凰广场、观音阁公园三个城市名片区域实现免费公共WiFi覆盖。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产业定位更加清晰,产城融合、竞相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四)综合改革迈出新步伐。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依法稳妥处置66家“僵尸企业”,压减钢铁产能912万吨、水泥产能500万吨、球团产量120万吨。采取去库存与控房价并举措施,因区施策、分类施治,提前完成全市去库存任务,遏制局部地方房价过快增长势头。一批针对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补短板工程相继实施。二是商事制度改革释放发展活力。聚焦新环境营造,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涉审中介服务事项分别减少至225项、58项,全面推行“三十二证合一”、“一照一码”,将19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或取消。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和服务数据与部门共享,健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出台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信用鄂州”水平全面提升。聚焦要素激活,农村“五权”抵押融资规模385亿元。三是投融资改革不断深化。大力采用PPP模式,筹措发展资金,推动大项目快速落地,机场安置小区、三大中心、樊口公园、葛店南部新城、航空都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等PPP项目开工建设,PPP项目投资额42719亿,位居全省第二位。
  (五)社会民生实现新改善。一是扶贫政策精准落地。聚力脱贫攻坚,完成14个村、6449人的脱贫任务。市级计划增列扶贫资金预算6700万元。新增投入2000万元,建立了总规模为3000万元的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机制。全市范围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救助机制已初步建立。争取救灾应急补助中央预算内资金440万元,开展33个村(湾)水毁道路修复。累计建成光伏扶贫项目规模达到5398MW。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3%。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发2000个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实现精准扶贫对象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举办“春风行动”等大型就业对接活动15场,帮助5620人实现就业。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扶持366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实施“青英汇”计划,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0家。三是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社保覆盖面扩大,全市新增参保人数62万人,为年度目标任务的2067%。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月和400元/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740元/月。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最低养老保险待遇提升至420元/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福利院“冬暖工程”。落实棚改项目21个、35044套,争取政策性融资90多亿元,开工棚户区改造33777套,基本建成18414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居全省第四。通过放宽落户条件、“城中村”改造、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等措施,实现5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四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率先在全省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

全面完成5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建成19所普惠性幼儿园。实施实验小学、吴都中学等13所学校扩容工程。华师大梁子湖校区已完成校园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鄂州精准医疗中心和湖北中医院武东院区主体大楼封顶,市儿童医院建设启动。医改工作在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中排名第一。
  (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蓝天工程”,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5%、51%,空气优良天数上升108%。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四级河长制全面建立,52个湖、153条河、36座水库落实河湖库长256名。绿色考评体系基本构建,排污权交易进一步扩大,11家企业成交总金额45万元。建立市辖区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梁子湖区获得生态补贴及转移支付50318万元。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任务。坚定不移把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开展长江沿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大力实施青天湖水生态修复及水系连通、曹家湖、垱网湖退田还湖还湿、梁子湖流域湖堤加固、樊口二站、民信闸除险加固、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华容区中小河流治理及水务连通等一批水生态修复和水利工程。
  与此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效率不优;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新旧动能转换不足;城市大建设和产业大发展面临空间、土地和资金等瓶颈制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还需进一步补齐。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
  2018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为主战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优先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动事关长远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事关全局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着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创鄂州速度、效率、标准、质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湖北特色产业增长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做贡献、打头阵。
  经过分析测算,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18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75%,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空气优良天数占比7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幅好于省定目标。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增强发展承载力。一是全面推进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一方面,集中力量高效推进机场可研和初设等各环节的报批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机场工程要求,加快走马湖水系改造、防洪排涝、道路交通等“1+6+1”机场配套工程施工建设。启动航油码头、航空加油站及管线设施、冷热电联供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完成航空枢纽分拣中心和货航基地设计,启动航迹净空工程施工。加快推进燕矶、杨叶片和鹰山、月陂片安置小区建设。二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把握“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原则,加快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美术馆、科技馆,启动三中心周边中央公园、配套道路管网、商务及服务设施体系综合规划设计;加快马鞍山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孙权大道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樊口公园、滨江风光带四期工程;推进主城区停车场、人车分流、潮汐交通等交通疏解体系规划建设,实施凤凰路交通综合整治、吴楚大道东段交通整治。三是构建综合大交通体系。按照“大枢纽、大平台、大功能、大联通”构想,立足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辐射长江经济带、协同大武汉、联动鄂黄黄,加快完成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并争取上升为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实施武鄂交通对接工程,积极争取武汉地铁9号线延伸至红莲湖、推动武汉地铁11号线延伸至葛店项目正式动工,运用PPP模式探索推动新型有轨交通示范线路建设。加快鄂咸高速、武阳高速鄂州段建设,推动人民西路、高新四路、新城大道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道路无缝对接。
  (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临空经济推动重大项目落户。以全球化视野、面向未来高端产业,运用市场化机制开展精准招商。围绕产业定位,集中力量引进有战略意义的龙头项目落地,带动配套项目跟进,形成链条式、集群化和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依托大空港优势,激活土地存量,稼接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杠杆,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社会专业性大基金合作,以产业资本撬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二是切实发挥投资稳增长“定海神针”作用。改变投资驱动型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把控项目质量。加快苏宁云商华中电商物流园二期、容百锂二期、枫树科技园等大项目建设;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引导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三家”结合,推动钙钛矿晶系电池、天岳半导体晶片及器件等科技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探索借助PPP等形式合作共建园区基础设施,推进“龙头企业+园区”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三是高位谋划储备重大项目。抓好项目谋划和“两库”(储备库、建设库)建设,并做实前期工作。从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葛店中部电商中心、三江港一类口岸、梧桐湖生态科学城四个维度,深度研究和谋划“四新”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布局,着眼布局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按照各新区功能定位,谋划一批“公铁水”多式联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市PPP项目库,重点谋划使用者付费或使用者付费为主财政补助为辅的PPP项目。
  (三)着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空港服务、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与中科院、华科大、武大、中国航天三院等机构对接,促进一批创新型项目落地。以华科大鄂州工研院为依托,建设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综合性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和研发体。大力实施“333”、“121”人才池和“新鄂州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二是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一手抓低端落后产能的淘汰化解,处置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鼓励推动低端加工企业外迁;一手抓有前景、有优势的企业改造提升,大力实施“百家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支持传统企业“机器换人”,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3家。积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降成本政策落地见效,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运输和运行成本。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全年开发40个新产品。鼓励政府工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首台(套)产品。综合利用中央、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和新产品研发。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三是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消费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推进葛店中部电商中心、区域性物流分拨中心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建设,推动鄂州开发区建设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打造临空服务、国际贸易服务、物流信息大数据平台、物流高端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培育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中心。充分发挥梁子湖、红莲湖、长港等水生态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小镇、特色旅游小镇。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优化农产品种养结构,加大生态农业扶持力度,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面推动生态农业基地提档升级,新增生态农业基地20个。重点建设峒山生态农业产业园、台湾生态农业创业园等一批都市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完成21个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任务。在全市农村地区推广梁子湖区新农村改造经验。推进集镇改造升级,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推进涂家垴镇、段店镇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建设。以实施“三乡”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着力探索规范有效的土地集中流模式。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
  (四)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环保攻坚战,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一是认真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综合治理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巩固深化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成果,切实做好工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依法提高控排标准。严格执行钢铁行业的烧结、炼铁、炼焦环节,以及水泥粉磨环节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强化差别电价等倒逼政策措施。完成鄂州电厂1、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推进梁子湖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水十条”、“大气十条”和“土十条”,大力实施全域污染立体防控。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二是认真开展长江大保护。加强协调督办和考核,落实部门责任,推动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工程项目建设。完善河湖长制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继续实施水利和水生态保护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樊口二站、梁子湖流域湖堤加固、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等工程进度;实施曹家湖、垱网湖退田还湖还湿二期等水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洋澜湖生态补水工程6月底完工;确保花马湖、红莲湖等集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实现全市城乡污水处理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加快五丈港、鄂钢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三是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机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推进环保监测执法垂直管理。制定长江鄂州段和长港流域横向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实施严格的污染扣缴和补偿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力争实现年内全市进入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创新生态金融产品,切实发挥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功能。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五)着力构建城市竞争新优势。一是增强体制机制新优势。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采取清收闲置低效用地、提高市内“占补平衡”补助标准等多种途径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建立“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体系,实现“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加快推进投资项目联审平台、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经济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和数据共享。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措施的同时,对前后置审批事项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动态管理。二是构建开放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经济带动效应和对外开放联动效应,积极与武汉联合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共同打造航空客货双枢纽。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将湖北自贸区政策向鄂州延伸。建立与武汉、黄石、黄冈的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
  (六)着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力度,扩大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覆盖面。确保实现6个省级贫困村出列,1万名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完善兜底保障体系。调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对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落地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棚改融资、分配入住、政策落实等情况加强督办检查。建成人社就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等活动。三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改造4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启动实施航空都市区两个安置小区4所学校、6所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市二中迁建、市中专迁建、华师大梁子湖校区等重点教育项目建设。推进健康鄂州建设,加快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城东和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进度。争取新设立民办福利机构两家,新增养老床位200张。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广泛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为把鄂州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鄂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联系电话:027-60830100    EMAIL:ezrd@163.com
            Copyright 2021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5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