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在鄂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上下按照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面推进“五个鄂州”和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建设步伐,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大幅增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60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亿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0亿元,增长16.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58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1亿元,增长15.8%;招商引资总额完成270亿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65亿美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66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72元,增长14.7%。
(二)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三个一百”项目稳步推进。14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2亿元,29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亿元,金牛管业一期等39个项目投产;118个前期推进项目已有95个签订协议,13个开工建设;从国家、省发改委争取到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203个,到位资金4.04亿元,较2011年多争取4633.48万元,增长13%。投资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改项目投资分别增长20.5%、44.3%,民间投资完成336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74.8%。狠抓重大项目策划,鄂咸高速、梁子湖第二入江通道、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处理系统、三江港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全市27个市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75.8亿元,城际铁路、吴楚大道、迎宾大道南段工程进展顺利,汉鄂高速元旦前通车,鄂州火车站候车厅春节期间投入使用,三江港货运站及铁路工程获铁道部批准并开工建设,武汉关山至葛店301路公交顺利开通,梧桐湖新区凤凰大道成功对接武汉东湖高新区凤莲大道。消费市场繁荣稳定。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消费需求扩大。全市城镇、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8%和7%,通讯器材、黄金珠宝、汽车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增长均在20%以上。全市新建或改造农家店291个,自然村农家店覆盖率达91%。中小商贸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新申报限上企业20家。出口结构有所优化。纺织服装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生物、医药、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达到45家,其中11家为新开口企业。
(三)三次产业持续增长。工业经济难中求进。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五大工程”为抓手,调度5.4亿元财政间歇资金支持企业资金周转,安排1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贴息,将市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大到1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生产经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40亿元,新增规模企业45家,净增37家,亿元企业达到165家。顾地科技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葛店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冶金、能源、装备制造、建材、纺织服装、医药、电子信息等7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7%,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为21.5:78.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7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3%。新能源示范城市申报顺利通过评审。关停“五小”企业400多家。“青阳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顺利,鄂州开发区申报“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试点”。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15.7亿元,增长6.4%。粮食总产35.65万吨,增长8.1%,实现“九年增”。百里长港沿线、樊寺线两条都市农业示范带初具规模,水产养殖、优质水稻、优质油菜、无公害蔬菜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业板块。全市市级龙头企业达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9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691家。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长岭水产品加工园建设速度加快。我市被列入国家级土地整治示范区。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为9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有新突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54亿元,增长9%。节能建材、太阳能质检、金刚石工具检测中心等三个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落户鄂州。海宁皮草城、意邦环球商业广场、航宇商贸城、武汉东国际家居博览城、蟠龙大市场、曼晶大酒店等一批大型商贸项目建设顺利或开业。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增加值17.3亿元。旅游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灵秀鄂州”户外旅游节、第十三届梁子湖捕鱼旅游节等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9亿元。
(四)重点改革深入推进。综改示范取得实效。省委、省政府在鄂州召开综改示范工作现场办公会,我市与36个省直部门签订了“厅市共建”合作协议。启动葛店开发区减少行政层级改革试点,开展汀祖镇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取消市级行政审批收费,审批事项减至74项,实现了全省市州审批项目最少、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三最”目标。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市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率居全省前列。推进电子政务进社区,实现了网格管理城乡全覆盖。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出台了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意见》和《实施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出台加强全域规划全域管理工作的意见,理顺规划体制完善机制。完成了葛华科技新城、鄂城新区、梧桐湖新区、红莲湖旅游新城的总规编制及修订工作,三江港新城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加大四座新城、特色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力度,全市城镇化率达61%。争取到省直单位支持我市城乡一体化项目64个,落实项目资金7.6亿元。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完成财政总收入50.17亿元,增长21.3%;其中国税完成20.89亿元,增长13.8%;地税完成21.02亿元,增长30.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含省款)62.68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实际支出33.41亿元,增长21.2%;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支出分别完成11.03亿元、7.02亿元、4.09亿元和6.01亿元。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5.23亿元,增长16.3%;贷款余额225亿元,增长30.5%,贷存比达到65.17%,贷款余额实现三年翻番。金融对第二产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先后组织7次银企签约、对接活动,全市9家银行与349家企业共签约362.54亿元。市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顺利推进,民生银行、湖北银行设立鄂州分行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我市连续六年被评为金融信用市。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件实事”顺利完成,共投入资金12.16亿元,占计划投入的122.9%。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全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65万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1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全市五项基本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3124人次。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提高211元,城乡低保户、“三无”对象供养标准每月提高30元。市实验小学建成招生,鄂城区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评估验收。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率先在全省市州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市中医院住院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市中心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大型舞蹈诗《吴都风华》获得湖北省首届艺术节五个单项奖。市博物馆试开馆。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7650套(户)。
2012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仍不乐观,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存在,外贸出口完成1.56亿美元,下降25.7%;全市工业结构仍然偏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营效益偏低;投资过50亿元以上的项目偏少,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审慎应对。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
2013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五个鄂州”和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为总体目标,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全力扩大内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201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与2012年实际完成情况比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8%;招商引资总额增长35%,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省保持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之内。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一是强化项目支撑。继续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力争续建和新开工亿元项目168个,年度完成投资351.2亿元;前期推进和招商引资亿元项目130个,总投资1654.4亿元;争取国家、省发改委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207个,力争全年到位资金超过4.4亿元,比2012年增长10%。加强重点项目协调督办力度,进一步畅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优化投资环境。二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突出产业招商、园区招商,根据园区产业基础和产业导向规划,重点锁定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大中部物流园、华中数控中心、三环集团等重大项目的跟踪力度,促成早日签约。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论证制度。将投资强度、高新企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占比纳入招商工作考核目标体系。三是努力拓展投融资渠道。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大通物流、爱民药业上市。努力争取外国政府贷款、世行亚行贷款。积极筹备发行城投企业债券二期10-15亿元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集合债券。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四是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鄂州开发区和各区产业园区集中连片建设,加快鄂城新区、三江港新城、梧桐湖新城、红莲湖旅游度假区道路、供排水、电网建设。加快葛店开发区建设,放大国家级开发区政策效应,推进与东湖高新区融合发展。
(二)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五大工程”,重点推进鄂钢大棒、顾地总部等8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现80%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狠抓技改扩规项目建设,推进金牛管业二期、波尔亚太三期、鄂信三期、兴欣建材三期等项目建设,提升重点企业产品档次和水平。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编制完成《鄂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华工科技三期、华中数控、恒颖超电子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湖北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三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打造百里长港、樊寺线和环梁子湖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带。推进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大丰牧业、振源生物、梁子岛水特产等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以地主港模式推进三江港区建设,打造千亿元物流基地;加快发展大型商贸业,推进意邦环球商业广场、豪威城市广场、东谷高科国际产业特区、绿野电子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大梁子湖、大西山精品旅游线路。
(三)坚持深化综合改革。一是推动行政层级改革扩面。巩固葛店开发区改革试点成果,理顺事权、财权匹配关系。选择合适的地区启动新功能区改革。加快汀祖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确权登记颁证进度,完成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托农交所开展农村“五权”交易,促进生产要素向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集中。争取在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开展综合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电子政务进社区升级扩容,打造标准化、信息化示范社区。拓展网格管理职能,加强网格资源整合,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建立多部门联合快速处理机制。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快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全域规划全域管理,完善主城区规划,编制和完善四座新城的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山水生态廊道、环境设施建设,构建以主城为龙头、新城为支撑、特色镇为链接、农村新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城镇体系。制定并实施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鄂州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武鄂同城化。二是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强点、连线、扩面”,加快建设已经在建的63个农村新社区,逐步启动已规划的其它新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建设城乡一体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六网”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湖泊水系综合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加强农村电、路、气、房工程建设。四是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强化农业生产服务,提高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落实好各类支农补贴政策以及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
(五)加强宜居城市建设。一是提升鄂州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吴楚大道、鄂州大道南互通、鄂黄高速、重载车专用通道等公路项目和三江港区铁路、城际铁路、鄂州火车站等铁路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三江港综合码头等项目建设。二是提升主城区城市功能。推进鄂城新区、城南新区、鄂州开发区三个组团建设,加快寒溪生态广场、鄂州大道绿化景观工程、城南吴都中央景观公园、城市展览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整治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各功能区的发展定位,探索建立差异化的考核体系。执行严格的水资源和土地保护制度,实施梁子湖流域水系连通、洋澜湖综合治理、梁子湖第二入江通道等工程。积极争取落实梁子湖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青阳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做好峒山现代农业光伏大棚科技示范园、蓝焰生态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峒山、池湖、恒大等低碳社区建设。
(六)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完善教育设施。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改造和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推进葛店职教园航海职院、武汉职院建设,加快鄂州职业大学国家级骨干职院和鄂州市技工学校建设。二是改善卫生基础条件。加快市中心医院改扩建和市儿童医院建设,推进梁子湖区人民医院和三区卫生监督所建设,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医保。三是加强文体基础建设。推进葛山文化体育产业园、梧桐湖新城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大观音阁的修缮和保护力度,配套策划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区服务站、福利院、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项目建设,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广泛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为全面完成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