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人大农村委员会深入五丈港、余寿港、新港、汀桥港和洪港等地就我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开展调研,通过走访辖区村民、人大代表、河湖长,听取和收集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报告等方式,全面掌握了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黑臭水体整治基本情况
2016年,我市制定《鄂州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经排查、筛选、公示,向国家住建部上报五丈港、新港(鄂钢公司三水源)、余寿港(桥村公路桥至千亩湖入口)、汀桥港(上王村至朝畈村觉华寺)等4处黑臭水体。按照整合资源多元共治的原则,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清淤、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科学治理路径,组织编制了“一水一策”实施方案,通过专家审查,获得市政府批复,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4处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计划到2020年,让黑臭水体变“生态清流”。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市水利和湖泊局总牵头调度,各区政府、开发区、街办及市直相关部门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4处黑臭水体河湖长制体系基本建立,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等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整治效果评估已完成阶段性评估任务。同时,对面上港道黑臭水体的整治和水质提升,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和统筹治理,如将洪港纳入黑臭水体整治范围,全市共有5处黑臭水体整治将逐步实现“三年基本消除黑臭,五年水清岸绿”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担当。市政府成立黑臭水体整治专项战役指挥部,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各区也成立工作专班,市直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办各负其责,有力推进整治工作。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先后多次听取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汇报,市级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多次现场调研督办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建设,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市政府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加强协调推动工作。市水利和湖泊局定期调度,每月开展巡查,不定期进行调研,督办指导工作开展。5处黑臭水体各级河长“既挂帅、又出征”,进行常态化巡河,查看问题、研究对策,督促指导黑臭河道整治和管护工作,切实担起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
(二)坚持科学谋划,统筹有序推进。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制定了我市黑臭水体的目标为:到2017年,全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60%,到2018年达到80%,2019年达到90%,2020年达到100%。2019年,市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市黑臭水体整治议案办理领导小组、市水利和湖泊局先后组织制定并印发了《鄂州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战役2019 年度重点工作清单》、《鄂州市黑臭水体整治人大议案办理1+8工作清单》、《鄂州市黑臭水体整治2019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制定了余寿港等5处黑臭水体“一水一策”方案,强化控源截污、垃圾收集、清淤疏浚等重点整治措施,细化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明确整治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任务和时序要求按月调度,适时督导。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治。5处黑臭水体排口整治已完成,无直排水体的排污口。余寿港沿线泽林镇、碧石渡镇污水管网均已基本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五丈港沿线启动城市管网根治工程,实施武汉东区域管网改造项目,管网排查及整治方案都已完成,已获市政府批准实施。汀桥港已完成光谷桂花城、永福路、陈塘巷、华容中学片区和廖北湾雨污分流改造;葛店开发区大力整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竣工入住楼盘、商铺、餐馆及老街市政管网错接、混接、漏接问题。新港(三水源)沿线鄂钢企业大力开展环保升级。已完成鄂钢厂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的50%,启动综合废水处理站提质升级改造工程、生态湿地公园项目、焦化废水集中处理零排放项目。洪港清淤疏浚工程已聘请武汉第三方拟出工程方案,投入近200万元,已于2019年10月底完工。
(四)实施生态补水,促进生态修复。2019年5月,三山湖至洋澜湖生态补水工程正式通水,该项目建成后,与城中湖相关涵闸、泵站建立联运机制,实现常水位管理和生态调度。华容区计划从南迹湖至杨家巷泵站进水港铺设3.1km的DN200的水管,对汀桥港进行生态补水,正在组织实施。余寿港、新港(三水源)枯水期分别可从上游水库、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获得生态补水。
(五)落实河湖长制,建立长效机制。河湖长定期开展巡港,积极安排部署水体整治及管理维护任务。5处黑臭水体均建立了巡查保洁机制,河道垃圾清理和日常保洁实施社会化服务外包。利用四级河湖长体系这一抓手,加强河湖长制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与监督,督促各级河湖长履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督办问题整改,保持河道管养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一)黑臭水体治理意识亟待加强。个别领导和部门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经费投入、日常监管、执法力度仍显薄弱,多部门协调配合“不合拍”,导致存在工作对接不畅、推诿扯皮和“九龙治水”各顾各的现象。
(二)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不够健全。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城市规划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调整、配套资金投入以及各部门监督监管职能等方面综合统筹考虑。现阶段尚未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及根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尤其是河湖长制责任落实仍有差距。
(三)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我市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一些企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无法汇入污水管网而直接排入港道。老城区排水管网系统绝大部分为合流制,没能实现雨污分流,直接导致水体水质急剧变差,污染源头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也是造成黑臭水体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四)黑臭水体治理经费投入不足。因黑臭水体治理不是一日之功,且久治难愈、反反复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地方财政负担重,压力大,社会投资和融资渠道较窄,整治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治理进度缓慢、管理工作滞后。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响应群众的呼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市委“三城一化”战略,充分认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整治黑臭水体为抓手,倒逼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要坚持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细化治理措施,从源头根治污染源。同时,要举一反三对全市全流域港道、湖库、塘堰进行疑似黑臭水体的摸排甄别,并纳入整治范围,尽快尽早完成整治任务。
(二)紧扣治理重点,全方位统筹推进整治工作。完善黑臭水体治理方案,找准问题和症结,方案和措施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长效性,岸上截污岸下清淤一起治,物理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补水一起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要加大投入,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尽快制定老城区雨污分流分步实施计划,明确改造区域、改造面积、投资计划、改造时间等,分年度、分区域逐片实施、逐年改造。要统筹时间节点,明确推进路径,明确轻重缓急,明确完成时限,凝聚共识,保障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要统筹好河道整治和提高生态自净能力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水体自然流动,大幅度提升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三)明确工作职责,建立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市政府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加强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各部门职责,压实各部门责任,调整落实资金,稳步推进,确保整治工作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管理工作长效有序。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切实履行责任,加强河道巡查以及河面、河岸保洁工作,最大限度地削减各方面源污染和整治河道乱象,建立水体管护长效机制,力求河道治理见常态、见实效、见长远。
(四)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营造水环境治理良好氛围。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坚持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原则,加大整治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不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运用好居民议事会等市民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