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研究 > 理论探讨

关于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情况研究

理论探讨       2015-06-06       
       返回列表

  摘要:充分保护好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近几年来,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很多,但效果不佳,梁子湖水质仍呈恶化趋势,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对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绝不能陷入“先污染再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要下大决心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对梁子湖流域实施综合治理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比照设立神农架林区的作法,尽快设立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区,由湖北省直辖,从体制上彻底剔除目前无处不在的上下(条条)、左右(块块)协调环节和利益矛盾,从根子上解决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的体制问题。唯有如此,流域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实效。否则,治理措施无法“落地”,保护梁子湖就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  综合治理
  近几年来,在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既面临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党的十八大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4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碧水工程,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同时提出,加强梁子湖等五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鄂州市人大常委会课题组对此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梁子湖流域概况
  梁子湖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处于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个大中城市中间区域。在常年平均水位时,长44。3公里,最宽处9。9公里,面积2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18。25米,平均水深2。5米,贮水量6。5亿立方米,堤内湖水滞留时间为0。53年。梁子湖流域跨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市,集水面积208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265平方公里。
  梁子湖流域共有入湖河港30余条,主要有高桥河、金牛港、朝英港、徐家港、张桥港、山坡港、宁港等7条。其中高桥河全长64。4公里,集水面积893平方公里,占流域陆上汇水面积一半,入湖水量占入湖总水量50%以上。出水口仅长港一处,长港全长46。6公里,通过樊口大闸排入长江。
  梁子湖原为通江敞水湖,高水位时与保安湖和鸭儿湖连成一片。解放初期梁子湖面积近409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先后在鄂州市境内修筑了小南湖堤、广家洲、东井、湖赛、鲁家湖、涂镇湖、蔡家海等围堤76处,堤线总长89。3公里,致鸭儿湖、保安湖、三山湖与梁子湖完全分开。在武汉市江夏区内相继修筑了张桥湖、山坡湖、仙人湖、马场湖和牛山湖等湖泊围堤共24处,围垦面积150平方公里,到2008年梁子湖水域面积比解放初期减少近一半。
  梁子湖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发挥生态屏障与生态调节功能,缓解这一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梁子湖Ⅱ类水质面积达到85%以上,被列为大武汉的应急备用水源地,直接保障千万人的饮水安全。梁子湖处于鄂东平原天然湖泊湿地群的东南端,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之一,被列入亚洲湿地保护目录。2002年,梁子湖鄂州水域及其周边湖滨湿地共379。46平方公里列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很多湿地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的情况下,梁子湖湿地良好的生态系统尤其显得重要,在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现有生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梁子湖流域现有人口约71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11万人,是相对贫困的农业区。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
  二、综合治理的措施、成效与主要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0—2014年)》的规定和部署,各相关责任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至2009年,省政府共安排67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湖区围栏拆除,拆除围栏64处,面积47229亩;从2008年开始,省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湖区水草种植和沿岸水生景观修复,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人工增殖放流。最近几年,桃花水母在梁子湖高密度、大面积再现,佐证梁子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在2009年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期间,梁子湖湖泊环境保护经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在2012年11月4日中美清洁水行动计划技术研讨会上,梁子湖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佩平湖结成“姊妹湖”,被纳入中美能源十年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局是梁子湖水域保护的第一责任单位,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市,以及发改、农业、林业、建设、水务、旅游、环保等地方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为相关责任单位。近五年来,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进展。综合起来,各相关责任单位采取的治理措施与取得的成效如下。
  (一)主要措施
  1。拆除湖区围网围栏。经过各相关责任单位共同努力,梁子湖围网围栏已大部拆除,梁子湖水域生态空间萎缩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湖区自然生态空间得到扩大,水域生态质量得到提升,水生植被和水生动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2。关闭流域内所有污染工业项目。目前,黄石市已关闭了金牛铁红厂,鄂州关闭了独峰化工厂等3家污染企业,咸宁市关闭了苎麻脱胶生产线。同时各地一律禁止上污染项目。
  3。流域内养殖业特别是养猪场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在排放达到《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控制污染物入湖总量,确保所辖河港水面、湖面水质达标。
  4。不断加大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进度,禁止生活及工业污水入河入港入湖。武汉市将流芳等九家集镇和单位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列入计划并予以资金支持;鄂州市将湖区五镇一码头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黄石市完善了劲牌公司小曲酒二厂、三厂废水处理设施,金牛镇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咸宁市对所辖五个集镇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5。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流域内四市都不断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在土地供给和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有的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有的建设垃圾中转站。
  6。加强流域内生态防护林和水土保持建设。武汉市强力保护江夏区滨湖带,限制开挖精养鱼塘;鄂州市通过实施“三边”(村边、路边、水边)植树工程,加强鄂州全域生态保护;黄石市重点加强金牛镇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咸宁市负责杨堡河、高桥河生态防护林和梁子湖水源地水土保持建设工程。
  7。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武汉等四市在切实采取上述综合治理措施的同时,都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所辖河面、港面、湖面水质达标。
  8。发改等七部门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发改部门严禁审批新上污染项目。农业部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林业部门负责流域湿地保护和水源区林业建设。建设部门严控沿湖地区房地产开发,指导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建设。水务部门负责水利调度、生态补水、取水许可等。旅游部门控制旅游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从严审批旅游开发项目,严格禁止以旅游名义搞房地产开发。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污染企业的关闭,加强河水、港水、湖水的水质监测和流域污染源监控等。
  9。省梁子湖管理局充分发挥第一责任单位职能作用,在职权范围内严格履行管理职责。积极主动与沿湖地方政府配合,实施了各项综合治理措施。
  (二)治理成效
  1。污染源得到较好控制。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流域内四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梁子湖Ⅱ类水质面积达到85%以上。
  2。工业点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流域内污染企业已基本关闭。梁子湖水生态维持较好状态,物种多样性得到发展。
  3。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垃圾处理厂(场)5座,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
  4、农村污染源治理效果显现。流域四市都在推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大力推进“清洁乡村”、“美丽家园”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模式和适宜工艺。今年5月,鄂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污水收集处理。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各区(开发区、新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湾)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营。
  5。内源治理示范效果良好。流域内各市实施了“土地整治”工程,疏浚了河道,加固了河堤。鄂州市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建设梁子湖入江第二通道工程,目前已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争取项目早日开工。
  6。生态修复取得进展。通过几年来的持续综合治理,梁子湖流域生态得到逐步修复,主要体现在梁子湖目前已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湖内共有脊椎动物280余种,水生高等植物92种,湖内生长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重点保护植物4种,有珍稀名贵的桃花水母、蓝睡莲等动植物。梁子湖是我国新记录物种和国际特有新记录特种扬子狐尾藻的发现地。其生物多样性和稀有性,被专家称为“化石型湖泊”、“鸟类乐团”、“武昌鱼故乡”和“物种基因库”。

梁子湖水产资源独具特色,武昌鱼、螃蟹、红尾鱼等闻名全国。
  (三)主要经验
  1。产业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源的重要举措。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源。四市通过关停污染企业,严禁新上污染项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取得了明显效果。
  2。综合治理是防治污染的基本途径。近几年的污染治理,逐步探索形成了综合治理的模式。四市把控制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修复、灌江纳苗、加强监测等措施结合起来,多管齐下,使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3。科技进步是推进综合治理的重要支撑。部分区域实施了水污染控制和水体修复技术示范、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水生植被恢复示范等科技项目。
  4。运用经济杠杆是减少污水排放量的有效阶段。提高水价,包括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起到了节约用水和节能减排的作用。
  5。合力治污是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成立了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组长,武汉、鄂州、咸宁、黄石市政府和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较好地协调解决了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域内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碳循环发展亟待加强。一是生态农业缺乏整体规划,农业园区层次较低,总体规模小,农业园区建设没有制定相配套的发展标准,多数园区以简单的农作物前期种植为主,发展方向、目标不够清晰,农业产品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弱化。二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流域区内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产业推动,产业层次特别是工业偏向中低端,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发展方式粗放。三是三产产值比重低,生态旅游功能单一。2012年区内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产品的总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偏高,新兴服务业占比较低。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不够,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旅游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
  2、生态功能呈退化趋势,资源利用效率低。一是生态系统局部碎化,生态功能不突出。人为开垦湿地、围湖造田及分隔湖汊等活动,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碎化和生态功能的减弱。大型工程建设破坏自然植被,企业、居民建筑用地侵占林业用地,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至今,梁子湖仍存在围栏养殖32处尚未拆除,面积2。8万亩。二是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演变。生物多样性日趋受到威胁,遗传种质资源不断流失。梁子湖植物种类构成逆向演变,浮游植物种类正从贫营养型(如硅藻、甲藻等)向富营养型(如绿藻、蓝藻等)转变。三是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人为活动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尤其鄂州市梁子湖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117 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4%。四是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较低。境内水系与长江的水力联系受长江大堤阻隔,水资源状况供给不畅。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经济建设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土地的矛盾尤其突出。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差。
  3、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环境保护压力大。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流域区内化肥农药流失量较大,在农田氮、磷流失总量中,化肥引起流失的占比约为61%、87%。在入湖氨氮中,来自农业面源的占69。3%,造成氨氮超标。农村生活垃圾和部分秸秆等农业固废乱倒、乱堆时有发生。二是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工业污染防治有待强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缺乏,目前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10%。工业污染防治需进一步强化,有的企业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废水的排放使部分入湖河流水质超标,造成局部地区的水质较差。三是局部地区水环境风险加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梁子湖流域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生存与环境的矛盾已经演化成沿湖经济发展与湖泊环境保护的正面冲突,特别是房地产和旅游开发正在向湖岸延伸,加大了生活污染源排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沿湖水环境污染风险。
  4、人居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新建绿色建筑推广普及率较低,目前区内推进绿色建筑创建、可再生能源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困难较大,缺乏有关激励政策措施,群众对绿色建设认知度不足,建设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二是城镇建设与生态用地之间矛盾突出,随着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和城镇用地需求逐步扩大,林地、草地、湿地和湖泊等生态用地比例面临巨大压力。区域内部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而显得更加突出。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区域内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突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较多村未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电力供应仍相对紧张,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不平衡。
  5、生态文明理念亟需加强,环境公共服务能力欠缺。一是生态文化载体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实施“生态文化战略”还未形成共识,没有发挥文化对城乡综合建设的引领作用,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相对较弱。生态教育基地类型单一、覆盖面窄、利用效率低。二是生态文化宣教工作尚未全面展开,生态文明宣教力度不够,宣教对象单一。未发挥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三是生态文明行为有待进一步培育,日常生活、工作中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日常办公用品重复利用率低,无纸化办公未能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还没能形成基本习惯,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淡薄,有待加强培育百姓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四是环境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环境执法监察有待完善。目前区内环境执法监察能力亟需改善,鄂州市梁子湖环境监测站,与国家中部地区三级标准化的差距悬殊甚大,整体环境公共服务质量不高。
  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省政府以及流域内四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梁子湖流域实施进一步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做好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实施好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决扭转工作中重GDP轻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来,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梁子湖污染问题本质上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长期不科学、不合理的外在表现。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上,努力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体制和机制。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梁子湖流域的水环境维系着流域内71万人的生存和发展。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凸显流域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影响到流域广大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切身利益,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切实保障流域人民饮用水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和谐。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梁子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梁子湖属于半封闭型水体,流动性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流域生态功能一旦退化,由于系统的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恢复,要恢复水环境功能需要长期的过程,付出成倍的代价。目前,梁子湖水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生生态系统仍呈退化趋势,抓紧抓实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四、下一步综合治理的战略机遇、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战略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出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重要部署,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在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国家、湖北省、流域内四市各个层面均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把“提高生态文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任务。位于梁子湖流域核心区的鄂州市,对梁子湖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和力度更是前所未有。2013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纳入生态示范区建设范围,梁子湖区全面退出一般工业,并构筑三道保护屏障,即:构筑水中屏障,养殖围网全部拆除、水产养殖禁止投肥(粪)、严禁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构筑湖岸线屏障,建设环梁子湖500米宽生态绿化带;构筑外围生态屏障,发展生态农业,禁止挖山、填湖,实施集镇污水全处理、垃圾处置全覆盖,全面修复梁子湖生态系统。2013年11月,梁子湖区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以此为契机,鄂州市将把梁子湖区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及国际生态文明示范区,向全世界示范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把维护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环境保护问题为重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走科学发展道路。
  2。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依据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环境保护。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湖泊治理与河网治理相结合,水环境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等综合措施,实现科学治理。
  3。坚持近远结合,标本兼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既要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又要采取治本之策,从源头上加强污染防控和治理,切实控污减排,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
  4。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把握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治理重点和难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针对流域内污染源的结构和区域分布,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治理工作。
  5。坚持依靠科技,公众参与。加强梁子湖流域环境问题综合研究,科学合理制定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加强水环境治理集成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目标任务
  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包括:污染物总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垃圾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河网综合整治、节水减排建设、监管监测体系建设等。
  1。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等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目标分别达到7。5/4。5、0。81/0。73、0。65/0。5、0。83/0。76(吨/平方公里)。
  2。产业结构调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优化现代生态农业,调整二产制造业和推进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优质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梁子湖流域内现有工业点源,对环保设施不完善、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一律实行限期治理,强化监管。重视旅游业和船舶污染防治,流域内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梁子湖湖泊保护区推行游船废油收集,外运集中处理,科学规划湖泊周边旅游业。
  4。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建设城镇、村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项目。流域内各乡镇要逐步实现“一镇一厂”,全面实现雨污分流。流域内城镇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至2016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乡村达到85%。至2020年,在流域内全部村湾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乡村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5。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种植业污染。加强种植业污染的源头控制,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技术。至2016年,化肥施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削减20%,化肥使用强度(折纯)达190千克/公顷,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5%。至2020年,化肥使用强度(折纯)达180千克/公顷,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7%。加强畜禽、水产养殖业排污管理。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雨污分流、清洁生产、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实现畜禽粪便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加快推进规模化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重点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推进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生产。
  6。加强生态修复。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对流域内规划林地、森林(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湿地等各类生态用地,划定林地红线、湿地红线,实行最严格保护制度。绿化造林,不断提高林地覆盖率,至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2020年达到32%。加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至2016年、2020年湿地保有量保持2。5万公顷,湖泊面积保有率保持100%。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机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等重要机制。
  7。推进河网综合整治。在前期实施国家“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流域内河道、加固河堤,建设生态涵养林,绿化沿河、沿湖地带。
  8。强化节水减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标准。节约用水可以减少废污水排放,有利于减轻污水治理的压力。要努力做到“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微增长”。
  9。完善监管监测体系。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湖泊省湖泊保护条例》、《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实现“以法治水”。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目前,四市政府是梁子湖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省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指导和协调,加大支持力度。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流域内河港、湖泊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优化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对水质、水情和水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水环境保护预警和应急预案,健全指挥管理系统,建立完善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和应急预案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0。加强科技攻关。强化对梁子湖水体氮、磷污染控制、水体自然修复、生态养殖、沼泽化防治和消落带保护、面源控制污染、污水排放标准、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发,为综合治理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五、一条建议
  这就是设立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区行政区域,隶属省政府管理,从根本上理顺明晰管理体制。目前,在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在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中,是四市、七部门、一个管理局等共12“龙”在治水。实践证明,12“龙”治水的效果并不明显,梁子湖生态环境实际上是呈恶化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这12“龙”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事,条块分割严重、利益交叉错叠。各项生态保护措施难以“落地”。这里仅举一例,比如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印发的《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0——2014年)》,其中明文确定“在2010年底前全部拆除梁子湖围栏围网”。但五年过去,时至今日,梁子湖仍然有32处围栏围网尚未拆除,总面积2。8万亩。按说,拆除湖中围栏围网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五年过去未完成,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因此,省委、省政府要下定决心,比照当年设立神农架林区的作法,将梁子湖流域现有11个乡镇(武汉4个、鄂州5个、黄石1个、咸宁1个。实际上还可扩大到入湖河港上游及湖区其它乡镇。)和梁子湖湖区划出来单独成立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区,由湖北省直辖,从体制上彻底剔除目前大量存在的上下、左右协调环节和利益矛盾,从根子上解决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的体制问题。若如是,则为“功在当代利千秋”的一项伟业。
  主要参考资料:
  1、《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局关于在流域综合治理中所做工作情况汇报》(2014年8月)
  2、鄂州市梁子湖区委、区政府《梁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2014年3月)
  3、湖北省水利厅《梁子湖水利综合治理规划简介》(2014年7月)
  4、鄂州市政府《关于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的汇报》(2014年6月)
  5、安徽省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巢湖市国开行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展情况汇报》(2014年9月)
  课题组成员:
  涂文晖  鄂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
  余  勇  鄂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朱晓斌  鄂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法规科科长


版权所有:鄂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联系电话:027-60830100    EMAIL:ezrd@163.com
            Copyright 2021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5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