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定决议

鄂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 经济体系的决定(草案)

决定决议       2018-04-18       
       返回列表

中共鄂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确定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紧密联系鄂州实际,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这一决策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我市正处于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机遇期,湖北实施“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鼓励武鄂黄黄联动发展的黄金窗口期,鄂州由“传统钢城”向“现代港城”加速发展的转型关键期。结合鄂州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鄂州发展大势,积极抢抓历史性机遇,推动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这是保持鄂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标准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的长远需要。它有利于解决我市产业特色不突出、供给体系质量不优、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快等问题,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利于解决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构建具有鄂州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具有鄂州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基础,为我市全面建设更高标准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提供物质条件和财力保障。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努力在全市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舆论氛围,推动我市在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的目标任务
  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主线、基本路径、主要着力点、制度保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市经济质量优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处置“僵尸企业”,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从总量性去产能向结构性优产能转变。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一批行业内领先的特色企业脱颖而出,着力培养“隐形冠军”。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降低用能、物流成本,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密切跟踪国内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推动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率先突破,促进我市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国家军事战略投送基地、军事战略性产业制造基地和航空航天重要制造基地。强化基础体系支撑,重点加强铁水公空无缝对接、通达全球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高水平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大项目。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和制度障碍,构建具有鄂州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体系,推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进一步加强与知名高校院所对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鄂州转化,加快推动市校、市院合作项目落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促进创新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聚焦物联网、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共建企业工研院,实现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和领域拓展,为建设科技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进“121”人才池、“33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培养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高素质“新鄂州人”。引进更多金融机构,探索科技与金融深度对接的新机制,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形成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工具箱,推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创新、投身创新、服务创新,充分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三)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创新完善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依法保护产权,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推动市级职权继续向新区下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塑经济动力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革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全面提升鄂州产品、工程、服务、生态和政府工作质量,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脱贫质量。要聚焦“准实”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实施“六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重点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发力,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瞄准特殊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拳出击防治大气污染,着力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全面提高钢铁、水泥等特定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建立环梁子湖区域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加快实施大梁子湖流域和花马湖水系水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开展土壤环境详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大地方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领域等风险防控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强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责任,坚决杜绝靠过度举债保增长的做法,确保政府负债率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妥善处置非法集资等一批风险点。分类实施区域性住房限购限售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房地产领域风险防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和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三乡工程”,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引导和推动更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建设一批全省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六)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完善“四位一体”新型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八大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将鄂城新区、花湖新区建成空港经济核心区,三江港新区建成现代化物流新城,红莲湖新区建成文化旅游度假区,梧桐湖新区建成生态科学城,梁子湖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葛店开发区建成武鄂协同发展示范区,鄂州开发区建成高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聚集区。大力推进集镇改造升级,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七)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打造国家对外开放桥头堡。对接湖北自贸区建设,加大航空港、铁路港和长江鄂州港国家一级口岸申报力度,推动空港、陆港、水港“三港联动”,努力建设航空经济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以产业、交通、科技、生态为重点,加快武鄂协同发展,促进鄂黄黄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形成武鄂黄黄城市连绵带。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充分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推动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促进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努力建设贸易强市。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教育改革,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构建同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组织引导,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就业援助和困难人员就业兜底保障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五个一批”就业安置工作,帮助实现就地就近、长期稳定就业。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质量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成一批公共文体设施,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
  三、努力为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推动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作重点,为大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履职尽责。要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善于把立法与决策相衔接,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提供法制保障。要抓住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及时启动重大事项讨论决定程序,作出决议决定,并督促抓好落实。要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促进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对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的组织领导。要科学制定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推进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目标任务的方案化、项目化、具体化上,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要坚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依法惩治犯罪,有效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参与决策作用、监督协助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模范带头作用,立足本职,在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中建功立业。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团结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中来,在全市范围内努力营造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鄂州实施,事关“五大发展”理念的鄂州实践,事关鄂州未来发展大局,事关鄂州人民幸福安宁。全市人民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务实重行,争做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临空经济体系的支持者、参与者、践行者,再创鄂州速度、鄂州质量、鄂州效率、鄂州标准,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


版权所有:鄂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联系电话:027-60830100    EMAIL:ezrd@163.com
            Copyright 2021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5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