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收备份 > 作风建设三年行动

变变变,莫将百姓变“钉子”

———作风建设系列谈·首轮电视问效

作风建设三年行动       2019-07-09       
       返回列表

将好政策装进“口袋”,不公开不透明,说变就变,怎能服众?“伤了感情,失了信任,硬生生把普通老百姓变成所谓的‘钉子户’。”首轮电视问效现场,专家点评振聋发聩。
  专家所称“钉子户”来自铁十线,一条正在建设中的连接黄石、鄂州、武汉的快速通道。梧桐湖新区六十村两栋连体的三层楼民房曾一度成为铁十线建设的“肠梗阻”。
  修路当然离不开征迁,铁十线上的征迁对象肯定也不只这两栋民房,为什么单单他们就变成了“钉子户”?
  众所周知,征迁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事”,其中最核心的要件是补偿标准,这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六十村其中一位征迁户对“焦点”的感知,似乎能让人体会其中的“奥妙”。
  该征迁户的征迁补偿标准发生了5次变化,第一次是35万元,第二次是50万元,第三次是78万元,第四次是120万元,第五次是148万元,“最后几多,就不清楚了。每次来,他们只是嘴上说说,依照什么文件、什么公式计算的都搞不清楚。对这个价格我不服。”
  也许,负责征迁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也感到委屈。征迁涉及利益,讨价还价也是免不了的事。如何处理?六十村负责人的作法是:“讲规矩,你的补偿标准就只这多。不过,既然开口要调整一点,额度不大,一两万块钱也是可以的。”可事实上,调整的何止一两万块?
  因为有“钉子”,当地政府对确保路通的承诺多次落空。对此,专家点评直指要害,表面上看,其阻力来自外部的‘钉子户’,实质上来自内部。一方面,一些干部唱的是文明征迁高调,干的却是违规征迁之实,伤害的是征迁户的感情。另一方面,政务不公开,操作不透明,失去了征迁户的信任。
  根据当地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6月2日,为解决此问题,当地还专门召开铁十线征迁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征迁工作要耐心细致、程序规范。此次电视问效,便是他们拿出的细致规范工作的“成绩单”。
  在当地看来,承诺落空是因为工作难做。难,就没有经验可借鉴吗?其实,经验就在身边,位于鄂城区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征迁工作,创造了依法、阳光、和谐、高效征迁的“鄂州样本”。明明有成功的经验在眼前,当事者却视而不见,也可能是在“装睡”。
  变、变、变,这样“变”的结果会怎样?不妨设想一下,“会闹者得利”的想法是不是再次得到应验?“守规矩者上当”“老实人吃亏”的舆论氛围会不会更浓一点?这不是鄂州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好环境。
  变、变、变,这为手握公权者又画了一张怎样的像?“作风为负,能力为零”,点评专家不客气地送上这八个字。同时,点评专家对此现象也开了一个处方:“到回炉班学习,锻炼能力,应对新挑战”。
  三年作风建设行动,治庸是切入点,提能是着力点,问效是落脚点。带着对一方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把作风转变到群众的心坎上,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拔掉百姓的“心钉”,而不是将群众变成“钉子”,这才是永远不变的正道。



版权所有:鄂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联系电话:027-60830100    EMAIL:ezrd@163.com
            Copyright 2021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5349号